『生於平凡,活於平凡,死於平凡。』這句日本諺語是爸爸的座右銘。
曾祖母
爸爸記憶中的曾祖母纏小腳,雙足大約只有三寸半,有抽鴉片的習慣,正如當時代的人。有時曾祖母會叫爸爸去買鴉片,他就趁機多要一角或五分錢,自己買票去看電影,文藝、武俠片都看。國小四、五年級時,曾祖母去世,家人來學校通知,至今仍印象深刻。
老家老家位於宜蘭市中山路,與隔壁雜貨店之間原是一條小河溝,當年兩家搶購它,最後被阿公買到,卻因此與簡家失和,有一段時間彼此不相往來。這條小河溝填土後,與原有的土地蓋成兩棟房屋。二伯因過繼給早逝的叔公作兒子,故分得一棟。大伯與爸爸則均分另一棟。老家前面是騎樓,接著就是店面,用五扇木頭門當大門,早晚要有人搬進搬出,不如現在的鐵門方便。中山路老家為我們提供安定成長的環境,這是阿公努力奮鬥而來的家業。由於時代變遷,除了二伯仍在老家設店面以外,大伯與爸爸都已買屋遷出。老家佔地一畝多,前幾年有位醫生出價臺幣三千多萬元,要買老家的地改建一間綜合醫院,但因二伯捨不得賣而作罷。
阿公(林海堂)
爸爸眼中的阿公個性節儉,但很疼愛兒子。有一次阿公去礁溪鄉收錢,天色晚了,肚子又餓,卻捨不得花錢在外頭吃,直到晚上八點回家後才熱賸菜吃。可是阿公卻曾帶爸爸去羅東的九雄餐廳吃日本定食,一客定食大約要現在的380元。爸爸至今仍記得那頓飯是用QQ的蓬萊米作的,而當時一般人吃的是便宜的再來米。爸爸平常喜歡吃烤尤魚,阿公也從來沒有禁止過。阿公自己最常吃的菜卻是豆腐乳加花生,因此有『豆腐乳師傅』的綽號。
在爸爸記憶中,阿公一輩子從沒罵過他,只用說故事的方式機會教育。日本時代我們家曾作過批發龍眼乾的生意,爸爸吃過多時,阿公就提醒他:有人吃太多龍眼乾,又喝很多水,後來漲死的故事,讓爸爸自己學習節制。
爸爸出生於昭和四年(民國18年),台灣光復時他約初中二年級,阿公還特別給爸爸買中國式的新衣,作為慶祝。當時橄欖球鞋很貴,阿公也買給他。爸爸從阿公身上學到偉大的父愛。
阿公像當時代的台灣人一樣重男輕女,幾位姑姑一生下來就被送出去給人當童養媳,都是爸爸和阿媽一個個去抱回來。只有秀蘭姑姑,因為是送給阿媽的結拜姊妹,不好意思抱回來。雖然阿公重男輕女,但還是很高興慧蓉能到美國唸書,為林家爭光,所以送她美金兩百元作為鼓勵。
阿公作生意非常靈活,人稱『生意虎』。當年為作生意,他曾徒步翻山越嶺,經過虎字碑到台北城。這碑位於山上風口處,因為經常有旅人被風吹落山谷,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,寫了一個很大的『虎』字刻在巨石上,用來鎮住風口,從此人們往來台北城時,就能安全通過。
阿公整天笑咪咪的,人緣很好,常有純樸的鄉下人來,聽他說封神榜、三國演義的故事。阿公雙手勤勞作工、樂於助人、待人親切,多年當選鄰長,在地方上極受敬重。
阿媽(林吳阿菜)阿媽勇敢、有膽識、腦筋靈活、又有威嚴,人稱大姊頭。她一生豊衣足食,出入有固定的三輪車夫接送,傳說她連過馬路都要叫車載。她出手慷慨,曾任帝母廟主委,一次就繳付十萬元,個性與節儉的阿公正好相反。阿公負責家庭生計,其餘諸事都由阿媽料理。日本時代實施經濟管制,配給的食物常不夠吃。而阿媽婆家是農村地主,農家殺豬曬穀,有肉有米。爸爸唸小學及初中時,就常與阿媽在黑夜裡走過鐵橋和宜蘭橋,避開日本兵,把藏在書包裡的米和肉帶回家。記憶中三餐從未缺乏,這都是阿媽的功勞。
阿媽還是女中豪傑。因爭買水溝地而失和的鄰居,有三個流氓兄弟,揚言要打阿公,阿媽立刻到鄉下去找舅公,帶來十多位粗壯的農夫,手持扁擔、棍子,聲勢浩大,在簡家門口示威,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欺負我們。台灣光復初期,當時來接收的一些國民黨軍人看中我們老家,想要強住進來。阿媽手持棍子,把這群年輕的散兵趕出去。這些都是阿媽的英勇事蹟。
阿媽的管教比阿公嚴格。爸爸小時候很頑皮,喜歡到溪裡玩水。因水急危險,阿媽知道後就會打他。第二天同伴相約,爸爸又去玩水,共因此挨打了十幾次。阿媽養生保健有道,她每天清早和一群姊妹朋友,到廟前的大樹下聊天和運動,所以身體很健朗。聽說她常吃珍珠粉,皮膚向來白嫩細緻。
雖然是大家庭,但因人口眾多,三餐每家自理。阿媽非常獨立,一直親手作菜。口味上阿公愛吃鹹,阿媽愛吃淡,兩人倒能相安無事,因阿媽每餐煮鹹淡兩種菜,所以沒有打破鍋子的事發生。逢年過節時,三位媳婦加上回娘家幫忙的姑姑們,圍著閒話家常,一齊包棕子、塞香腸、作年糕、醃臘肉,非常熱鬧。廚房內是老式的鍋灶,有大灶、小灶,用木材升火加熱。大灶的鍋子非常大,可以煮十多人的菜。慧蓉還記得阿媽的炒米粉非常好吃。
阿媽共生了三個兒子、五個女兒,原本她非常反對女兒嫁外省人,但後來最小的秀鳳和秀英姑姑都堅持愛情,阿媽雖然不高興,卻也不得不接受了。
阿媽養貓十多年,每年母貓生很多小貓,爸爸要把小貓送到很遠的地方,否則小貓會自己找路回來。阿媽養的母貓全身是黑色的毛,只有眼珠是綠色的。一次夜裡,母貓站在餐桌上,只見兩個綠色圓球浮在半空中,把半夜到廚房的慧蓉嚇一大跳。阿媽還喜歡種花、養雞,她種過秋海棠、螃蟹蘭、蘆薈,養過小雞和火雞,火雞咕嚕咕嚕叫,非常有趣。後院有一棵很大的蕃石榴樹,和一些木瓜樹。
父親(林朝枝)
一、成長過程爸爸對小時候過年的印象,也是最高興能穿新衣、拿壓歲錢,和我們一樣。他學生時代最大的困難是常迷路,放學後到同學家玩,常玩到找不著路回家。
爸爸從小就很獨立,因阿公不識字,大伯又比爸爸大六歲,不太親近,所以遇見問題常自行解決,養成今日凡事只相信自己的習慣。爸爸記得日本時代宜蘭市就有中央市場,在長老教會對面,台灣光復後又有北門口市場。
爸爸求學的過程還算順利,小學畢業時還是日本時代,當時唸中學的人並不多,阿公卻答應讓他繼續升學。各種學科中他的數學最得意,常考滿分,沒拿過乙等;但國文最差,沒拿過甲等;歷史也常拿滿分,美術課都得甲等。初中的英語老師很疼爸爸,常鼓勵他將來去投考中央大學英語系,後來因二二八事件,中央大學暫時關閉,而且老師也搬走,這件事就沒有下文。
二、婚姻家庭爸爸是宜蘭農校第一屆職業訓練班畢業生,在市公所戶籍課上班時,曾幫助一位文件不齊的外省軍人辦好戶籍登記,這個人就常邀爸爸去『軍人俱樂部』跳舞。爸爸從那裡的朋友介紹而認識媽媽,第一印象就是她很柔順乖巧。因為外祖父生病,每次兩人出遊,媽媽都很早就要回家幫忙。有一次去划船,爸爸弄濕她的衣服,媽媽都不會生氣。
當時爸爸已25歲,阿媽急著安排兩次相親,卻都不合適。阿媽問他喜歡誰?爸爸說出媽媽的名字 – 吳綾蜜,阿媽趕緊找人去提親,但因媽媽只有18歲,她家人以年紀還小為理由,請以後再談。阿媽喜歡媽媽溫柔嫻靜,又是幼稚園老師,隔一年再去提親,吳家才答應。爸爸仍記得,當外婆第一次來看未來的女婿時,他正在門口啃甘蔗,還好最後順利過關。
爸爸與媽媽在1954年4月24日結婚,當時爸爸26歲,媽媽19歲。婚後因媽媽不喜歡跳舞,爸爸就不再去俱樂部,立意要作模範丈夫,就改以下棋為嗜好。爸爸一再懷念媽媽的好脾氣,因為爸爸迷上象棋後,時常耽誤吃晚飯時間,被催促許多次仍不回家。有一次甚至從下午五點鐘,下棋到半夜三點,這麼多年來媽媽一直容忍他,實在不容易。
爸爸記憶中的媽媽非常好,全世界再也找不到。結婚20年,媽媽很少生氣,也沒有什麼欲望,唯一的興趣是喜歡和人聊天。她外向、善於社交、認識每個人、沒野心、頭腦單純,爸爸叫她作什麼就聽話照作。有一次爸爸媽媽一齊去彰化,在台北車站換車回宜蘭時,爸爸肚子痛,請媽媽留意北上的火車。結果兩人卻上了南下的列車。爸爸一再說這是因媽媽單純沒心機的緣故。
有幾年爸爸媽媽常一齊去看電影,雖然媽媽不是很喜歡日本武俠片,但從來沒有反對過,結果就常在戲院內睡著。下次看日本片時,她還會陪爸爸一齊去。有好幾年,他們每年約看一百部電影,媽媽把片名都記下來。三個女兒中,琇蓉的好脾氣、顧家,最像媽媽。
記得小時候,慧蓉常和爸爸去附近的堤防散步,回家後就有媽媽煮的熱稀飯吃。當年煮飯用碎木屑作燃料,後來才有煤氣爐。原來也沒有冰箱、電視,最早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,洗澡還要一壺壺燒熱水,也許阿公的時代鄉下還有挖井取水的事吧!現代人生活便利,真要常存感恩的心。
爸爸小時候常跟阿媽到各地的廟宇拜拜,裡面供奉的都是一些古代的英雄人物,像堯舜禹、神農、關公之類,其實他並不是真正相信偶像,只是順從父母權威,不敢不信罷了。等到結婚以後,媽媽因遺傳外公氣管的毛病,經常感冒,吃很多特效藥,可能這些藥裡有某些致癌成份,以致媽媽三十多歲就得鼻咽癌,爸爸當時四處求神拜佛,卻不見任何果效,等到媽媽去世以後,爸爸不再相信有神,從此只信靠自己的努力。
直到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,爸爸受到很大的驚嚇,得到家村、琇蓉開導,信靠上帝、呼求主名,終於除去心中的恐懼感,重新得著平安,心靈有依靠,因此就受洗成為基督徒。現在若遇見地震或飛機亂流時,已學會呼求主耶穌,每天也常常禱告,信靠上帝的保佑。
爸爸最敬佩的三個人是阿公、阿媽和媽媽。敬佩阿公因他犧牲自己、照顧家人,阿媽有威嚴、讓人敬重三分,媽媽脾氣好、心地善良。其中以阿公對他的影響最大。 爸爸自稱一生最大的成功,是四個小孩都學業有成。他最得意的事也是四個兒女都不負期望,書唸得很好。最安慰的是孩子乖、有成就。給兒女的忠告是問心無愧、憑良心作事、絕不可賭博。最擔心的是現在琇蓉和淑蓉都沒去工作,將來老了又沒錢時,會很辛苦,這是天下父母心的關懷。
三、兄弟姊妹
爸爸正義感很強,常在兄弟姊妹中主持公道,號稱家中警察。爸爸眾多姊妹中,小姑秀英最受阿媽疼愛。聽說她鞋子之多,比美前菲律賓總統夫人伊美黛。她經過劇烈的家庭革命,終於嫁給英俊的外省籍少校姑丈,可惜後來因教養女兒意見衝突,小姑丈會打姑姑。爸爸就帶秀鳳姑姑和仁德堂兄趕去桃園調解,為小姑聲援。爸爸與住四城的秀鸞姑姑個性最相和,且年紀最相近。後來因與秀鳳姑姑住得很近,也常彼此照顧。
爸爸有一個同學當倉庫管理員,知道台泥公司要在宜蘭找經銷商,當時我們仍住外婆家,爸爸就讓大伯去聯繫。大伯後來果真取得獨家經營權,在中山路老家開店,一天從水泥經銷賺的錢,就有市公所一個月的薪水之多。大伯事業愈來愈成功,後來當上市公所民政課長,長子鴻年又是林家長孫,他們一家深得阿公和阿媽的寵愛。
二伯和二嬸以前常吵架,爸爸就特別照顧他們的大兒子仁德。當年仁德要上小學,是爸爸帶他去入學註冊。仁德當兵回來,爸爸又和他討論前途問題。仁德非常孝順,回宜蘭幫忙二伯的生意,直到大弟當兵回來接手後,自己才上台北找到業務員的工作。上帝曾應許說:『要孝敬父母,使你得福,在世長壽』。仁德堂兄經營醫療器材進口,不僅事業成功,又有美滿幸福的家庭,這都是上帝的祝福。他身為長子,非常盡責照顧弟妹。連慧蓉當年出國留學要財務擔保.都是仁德請他的老板幫忙,才能順利過關。二嬸來自鄉下,個性善良,一輩子忠心照顧二伯的生活。
四、工作經歷
爸爸先在市公所任戶籍員,後來就轉到自來水廠,從股員、出納員,到人事主任,共任職三十多年。有一次他搭朋友的便車到礁溪鄉,不幸因車禍而右手骨折,住院一個月。當時他很擔心如果以後右手不能寫字,工作成問題,而四個孩子都這麼小,將來生活怎麼辦?幸好後來右手完全痊癒。爸爸臨時住院,移交公司帳簿給同事代管,帳簿與錢一分不差,乃因爸爸從未挪用公款,因此考驗來時,能站立得住。爸爸忠於職責、小心謹慎、大公無私,正直且不結黨,故深得廠長信任。爸爸曾得過全省自來水廠象棋亞軍的榮譽。
爸爸最喜歡在自來水廠的工作,因職務輕鬆,主管又好。當時最怕和外省同事一齊講習,因為爸爸說的國語他們聽不懂,開會討論的時間最難受,後來爸爸常抓一段公文照唸,才勉強熬過去,有時還須請慧蓉修改開會報告。爸爸從21歲到65歲,當了四十多年公務員,沒記過、處分或申誡,且最後五年考績都得甲等,爸爸深以為傲。
爸爸工作環境中,有位綽號『煙王』的同事坐他對面,這人自己抽一根煙就送爸爸一根,因此爸爸就學會抽煙,後來每天要抽三十根。直到看了衛生局的教育宣導片,知道尼古丁會對肺部造成侵蝕,他想到孩子這麼小,就毅然決然下決心戒煙。爸爸對家庭堅定的責任心,使他能戰勝自己,從此再沒有抽煙。
五、生活記趣
爸爸養了一條狗,名叫小白,每天早上小白會來叫床。小白非常膽小,看見大狗,就藏在爸爸後面。爸爸疼愛小白,常親自替牠洗澡,還會餵牠自己喜歡吃的食物,所以小白吃過冰淇淋和炒蛋。以前慧蓉要回台大念書,爸爸用機車載她去火車站時,小白會跟在機車後面送行。但自從小白被車子撞傷後,每次過馬路,都要等爸爸抱著牠。
爸爸其實是一個生活的藝術家,很會欣賞生活中的情趣。一次在美國旅遊途中,看見一個胖娃娃坐在嬰兒座內,爸爸驚歎美國不僅月亮大,連嬰兒都是特大號。又有一個說廣東話的侍者,稱讚領隊很帥,卻說成“很衰”,爸爸笑得頭都碰到碗了。在猶他州的錫安公園,一個媽媽硬拉著六、七歲的胖兒子去健行,兒子卻不想動,站在原地,與媽媽作拉鋸戰,這些生活點滴都帶給爸爸很大的樂趣。在加拿大度假旅館中,一個侍者看爸爸吃完冰淇淋,再送他一客,爸爸感激了好幾天,直稱讚加拿大人好客。爸爸的名言就是『受人恩惠當湧泉以報』。
有一陣子爸爸迷上釣魚,鴻樟和爸爸每逢週末就去各地溪流釣魚。一次大豊收,釣了五十多條魚,媽媽只好拿魚去北門口菜市場賣,她覺得非常不好意思,加上不忍殺生太多,一直要求爸爸不要釣太多魚。爸爸只好依舊以象棋為娛樂,他的許多好朋友都是棋友。
年輕時,爸爸和一些拳頭師父當結拜兄弟,他們每個月聚餐,一齊練過木劍和太極拳。那木劍非常重,爸爸卻能揮耍自如。爸爸也喜歡游泳,小時候常帶我們去龍潭游泳池,當時慧蓉怕水,只敢在池邊的小水溝玩,爸爸一直鼓勵她,還說北門口沒有一個不會游泳的小孩。
爸爸一直很認真照顧自己的身體,現在每天早上作深呼吸運動,白天去艋舺松年大學上課,他已是博士班二年級學生,下午和同學去唱卡拉O.K.,吃過晚飯後回家。睡前作甩手運動三十分鐘,再作臉部及全身關節按摩四、五十分鐘,接著玩樸克牌直到睡覺,每天生活很有規律。
爸爸最窘的事發生在退休後,有一年冬天在台北坐公車時,他頭戴毛線帽,看起來比較像老人。有人叫他阿公,又讓位給他,剛開始爸爸很不習慣,後來就接受自己。爸爸最大的改變在於退休後,從居住65年的宜蘭,搬來台北,先住琇蓉家兩年,現在自己買屋獨住,平常上松年大學及旅遊,女兒及兒子常關心照顧生活。
爸爸提到最愉快的旅遊是松年大學同學到宜蘭時,鴻樟夫婦招待卡拉O.K.唱歌及礁溪泡湯,玩得很盡興,值得留念。宜蘭有許多風景區、溪流,如宜蘭河、武老坑、五峰旗、礁溪溫泉等,小時候爸爸常帶我們去郊遊,當時仍是搭公車或火車。
爸爸處世原則是以禮待人。他最喜歡吃的菜是日本野菜、天龍、和一些軟軟甜甜的點心。最喜歡的歌是音不高不低,詞不長不短的歌,國語歌如心雨、君無愁。台語歌如風醉、我也醉、相思雨,日本歌如柔、道別。最喜歡的花是Kazula。最喜歡的雜誌是有關商業的萬寶週刊。最喜歡的娛樂有看電影、打保齡球、唱卡拉O.K.。最喜歡的運動有甩手、按摩。現在最怕的事是釣魚。
爸爸對將來的盼望是每天健康愉快生活。願上帝祝褔保守爸爸的心願!
(這篇文章是我採訪父親之後,寫於2002年3月3日。父親很高興,我的弟妹們也很喜歡,讓他們對父親能有更多了解。我親愛的父親已於2004年3月22日病逝於臺北。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